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財經新聞 > 北京新浪網

              外媒:全球大規模增發國債時代到來

              北京新浪網 (2020-04-09 10:2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外媒:全球大規模增發國債時代到來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導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4月8日刊載題為《大規模增發國債的時代到來》的報導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和歐美各國相繼出台大規模經濟對策。為了給實施經濟對策提供資金保障,各國政府發行巨額國債,其依據是使擴大財政赤字正當化的「現代貨幣理論」。有人指出,疫情平息后大量發行國債可能成為常態。

              報導稱,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6日透露,考慮向特朗普總統建議發行「戰爭債券」,確保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政策的資金。

              庫德洛表示,應該發行債券,為應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籌措資金。

              為避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失速,各國相繼出台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安倍晉三政府7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出台歷史最大規模的經濟對策。美國在推出歷史最大規模的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政策后,還在加緊制定第四輪刺激計劃。歐盟為支持各國增加財政支出,取消了成員國政府借款上限規定。

              發行國債現在成為支持一系列大規模經濟對策的「保險繩」。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世界債務總額已達歷史最高水平,今後將進一步擴大。

              報導介紹,與2008年金融危機之際同樣,各國對出動財政工具持積極姿態。英國歐利盛-SLJ資本公司的任永力分析稱,要求儘可能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政治壓力是無限的。

              不過,如果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則可能給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平息后,要求健全財政的壓力可能增加。

              報導稱,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表示:「上次金融危機發生之際,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有必要迅速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但尚不清楚當前政策能否持續。如果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混亂在數月內平息,我們希望停止財政支出。」其實,德國3月已表明,一旦渡過新冠肺炎危機,則恢復財政緊縮路線。

              不過,我們也無法斷言所有國家都對財政收支平衡持積極態度。荷蘭商業銀行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以美國為例表示:「如果特朗普在11月總統選舉中成功連任,很難想像他會採取緊縮政策以重建財政。」在這種情況下,財政和金融政策的界線可能更加模糊。奈特利預測說:「為從賬上勾銷部分國債,各國中央銀行可能被迫採取某些措施。今後政府可能進一步要求採取強硬措施。」

              報導認為,現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原則上禁止中央銀行直接接收國債,但「現代貨幣理論」允許這一操作。許多經濟學者認為「無法阻止財政赤字」,因此不接受「現代貨幣理論」。但任永力說:「在財政政策刻不容緩的背景下,這一趨勢正在改變。」

              任永力表示:「中央銀行全盤接收巨額財政赤字可能成為『新常態』。不管是否有意,我們都在向『現代貨幣理論』切換。」

              資料圖片。新華社

              【延伸閱讀】美經濟學家警告:全球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導 德國《商報》網站4月7日發表了對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戈夫的專訪,羅戈夫認為,不僅許多新興工業國家,而且美國也將「陷入深度衰退」。衰退將「異乎尋常,統計學家可能永遠無法就生產下降的確切百分比達成共識」。儘管各國債務水平已經很高,但它們都必須進行強力干預。他呼籲允許新興工業國家延期償還債務。

              肯尼思·羅戈夫是一位很克制、很謹慎的經濟學家,他肯定不屬於為博得眼球而危言聳聽的學者。但在當前的危機中,這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和哈佛大學教授也使用了嚴厲的話語。羅戈夫的答記者問如下:

              記者問:羅戈夫先生,不久前美國還被視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現在,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比其他國家更嚴重。情況將變得多糟?

              羅戈夫答:美國將陷入異乎尋常的嚴重衰退,以致統計學家可能永遠無法就生產下降的確切百分比達成共識。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系統根本不是為這樣的突然停止而設計的。

              問:儘管如此,您能告訴我們經濟產出下降的程度嗎?

              答:我認為,按年率計算,美國二季度的經濟下滑幅度將高達25%,短期內失業率可能上升到13%至14%。不確定性很大。

              問:美國政府現在已經批准了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這是正確的措施嗎?

              答:宏觀經濟反應非常迅速有力,其規模對於這種幾乎相當於戰爭的情況而言是非常合適的。

              問:您被認為對高額公共債務持巨大懷疑態度。您難道不擔心不僅是在美國,而且世界各地都在實施的巨額援助計劃嗎?

              答:在戰爭和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必須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債務。在我們現在遇到的這種情況下,巨額赤字是適當的,甚至是必要的。但理智的債務管理應該考慮這些意外情況併為它們做好準備。例如,德國很幸運現在能夠做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我希望它還剩下一些儲備可以幫助歐洲。

              問:高債務水平是否會使增長前景惡化?

              答:是的,將會出現問題,包括減緩長期增長——僅僅因為背負巨額債務的國家將無法抵禦未來的危機。但在當前的緊急情況下,不是擔心這個問題的時候。

              問:如果說美國的經濟衰退如此嚴重,那麼義大利等國的前景如何?

              答:義大利的情況非常嚴峻,該國經濟在過去20年中幾乎沒有增長,並且因成為第一個被新冠肺炎疫情襲擊的歐洲國家而遭受重創。像許多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一樣,該國也迫切需要財政空間和延期償還債務以應對危機。

              問:許多新興工業國家延期償還債務,這會不會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新的不確定性?

              答:情況極為困難。在許多新興工業國家,經濟增長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已經放緩,但私人和公共外債卻增加了。外匯儲備減少,原材料生產商要應對價格暴跌。此外,針對新興工業國家的私人融資已陷入停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貸方幾乎沒有任何資源可填補這一缺口。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延期償還債務。

              問:債權人會怎麼說?

              答:我們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制定的共同應對疾病大流行的戰略。

              問:這聽起來很有戲劇性。鑒於這種情況,您如何解釋金融市場相對平靜的局勢?

              答:目前,金融市場預估所有糟糕情況將在6到8周內結束。但市場可能低估了這場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問:從長遠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貿易意味著什麼?

              答:世界貿易的崩潰比我們在過去90年裡(即上世紀30年代以來)所經歷的更加劇烈和迅速。在金融危機期間,世界貿易停止了增長,這已經夠糟糕了。在即將到來的暴跌之後,我們仍然無法準確想像新常態的樣子。這場危機似乎激起了最惡劣的貿易保護主義本能。

              問:您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長期影響是什麼?會對我們的全球經濟體系產生持久影響嗎?

              答:後果將比許多人想像的要深遠。2008年的危機引發了民粹主義風暴,這場危機可能產生類似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有希望。未來人們可能會更加認識到,政府擁有稱職的技術專家並不是一件壞事。將來,大家可能更歡迎能尋求科學建議的領導人。這場危機顯示了一點:在這樣的災難中,更容易受直覺引導的領導人構成了嚴重的問題。

              問:這是這場危機的主要教訓之一嗎?

              答:另一線希望是,在這場疾病大流行之後,我們終將認真地為應對未來的流行病做好準備。而且,在許多失敗公司的廢墟上也將出現更適合新現實的新想法。例如,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思考,高等教育應該提供更豐富且更高品質的可覆蓋所有年齡段學生的在線課程。從長遠來看,這場危機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終身學習機會。

              4月3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上空空蕩蕩。(新華社)

              (2020-04-09 10:07:00)

              【延伸閱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恐低於2009年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導 《日本經濟新聞》4月7日刊載題為《世界經濟增長率或低於2009年》的文章稱,新冠病毒這一無形的敵人正重創世界經濟。醫療危機與經濟危機同時發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一個未知數。世界應該怎樣行動以渡過這一難關?《日本經濟新聞》駐華盛頓分社社長菅野干雄就世界經濟前景和政策措施,專訪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援助事務的副總裁古澤滿宏。專訪內容編譯如下:

              菅野問:新冠病毒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會有多大?

              古澤答:世界經濟預測數據正在整理中,擬於4月14日發佈,但每天的情況都在變化。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恐怕會低於金融危機后的2009年,當時的增長率為負值。

              實體經濟、金融市場、需求和供給等方方面面都將受到影響,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在供給側,因疫情蔓延,勞動投入、商品和人員流動等受限,服務業受到打擊。在需求側,由於收入和投資減少,失業也會增多。市場上信貸和流動性減少后,資金供給陷入停滯,大宗商品市場暴跌使得初級產品出口國處境艱難。

              問:美歐的疫情正急劇擴散,經濟前景如何?

              答:美國經濟基礎牢固。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7.1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措施很有針對性,規模也很大,值得讚賞。不過,疫情急劇暴發需要引起注意。當務之急是增加檢測、防護服和人工呼吸機,並幫助重新僱用已經退休的醫務人員。在歐洲,已經有醫療機構崩潰的國家,非常令人擔心。經濟增長減速情況在發達國家尤為嚴峻。日本也需要採取較大規模的刺激措施。

              問:如何克服危機?

              答:由於封城,經濟活動暫時陷入停滯。但大家需要有一個共識,即這樣做對於今後的經濟復甦不可或缺。越晚控制疫情,遭受的損失就越大。如果能在短期內控制住疫情,在財政和貨幣方面同時採取強有力的協調政策,經濟也可望迅速恢復。

              問:協調政策的重點是?

              答:首先是充實醫療。其次是大規模實施以下政策,如針對受到影響的家庭和企業給予現金援助和工資補助,以及免稅和延期償還債務等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網站上列出了約190個經濟體的應對政策,且在不斷更新。

              各國中央銀行採取了降息、提供流動性、迅速啟動貨幣互換以應對美元波動等措施,值得讚賞。如果不從財政和金融兩方面採取行動,難以指望經濟得到恢復。

              問:全球範圍的資金流動有什麼影響?

              答:除股價下跌之外,高利貸等也在增多,新興國家的資金流出金額龐大。如果與金融危機時相比,目前金融系統雖更牢固,但也不能斷言一定不會出問題。

              4月6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外,醫護人員運送死者遺體后推著空床返回。新華社發

              (2020-04-08 11:51:39)

              【延伸閱讀】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會否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央行副行長回應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4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和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就「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其影響是否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做了回答。

              劉國強表示:現在很多人應該都在關心當前的經濟怎麼看、怎麼辦的問題,而且各有各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差別還很大。對世界經濟怎麼看,我的回答是衝擊會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什麼時候好轉?這還充滿不確定性。

              他介紹,說衝擊很大,應該說現在有幾個渠道比較明顯。一是工業鏈渠道。企業要生產,原材料配不上,可能有一部分行業、企業就生產不出來。二是貿易渠道。因為有些企業、有些產品生產出來以後,賣不掉,沒有訂單,這也是一個問題。這兩個現象都很突出。還有一個就是預期的渠道,影響人的情緒,避險情緒在加強,市場在波動。這三個是比較明顯的影響。

              劉國強指出:「下一階段會怎麼樣?或者說這個影響會不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現在看還沒有超過。比如股市,2月24日以來,各個國家的股市大約下跌了25%,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跌幅大約50%左右,50%是危機的標配,這次目前為止跌了25%。下一步怎麼樣,還會不會跌25%?這還不好說,現在對下一步比較明確的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衰退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個說法相對比較明確,但是也用了一個詞叫『可能』,所以很不確定。衝擊大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各個國家都出台了很大的對沖政策,另外在國際上各個國家也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力度,國際合作力度也在加大,所以對下一步還要密切跟蹤、高度關注。」

              「對中國的影響會怎麼樣?對中國的影響怎麼看?一季度的數據現在還沒有出來,出來以後,我估計按常規的觀點來看,比如按沒有疫情的標準來衡量,數據肯定不會好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從邊際變化,比如從3月份和2月份的比較看,3月份是明顯的好轉。因此,我覺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的韌性,另外我們有豐富的工具和充足的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

              (2020-04-03 12:41:56)

              【延伸閱讀】聯合國報告預計:新冠或致全球經濟今年下滑1%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 美聯社4月1日報導稱,聯合國1日稱,全球經濟今年可能因新型冠狀病毒而萎縮近1%,與疫情前作出的2.5%的增長預測形成大逆轉。

              報導稱,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如果對經濟活動的限制措施延伸至今年第三季度,且財政刺激舉措無法支撐收入和消費開支,經濟下跌會進一步加深。

              報告稱,相比之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世界經濟收縮了1.7%。

              報告指出:「對病毒呈指數級傳播——以及各種遏制措施有效性越來越不確定——的擔憂衝擊了全世界金融市場,市場動蕩程度超過了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峰值,股市和油價跌至多年來的低點。」

              報告稱,在最好的情況下,在七大主要工業國家和中國,政府開支增長將抵消個人消費、投資和出口的適度下跌,使得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1.2%。

              在最壞的情況下,由於「需求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以及油價下跌50%,全球產出將萎縮0.9%。這一結果是在「假設歐盟和美國廣泛的經濟活動限制措施將延伸至第二季度中期」的前提下作出的。

              報導稱,報告稱,歐洲和北美對人口流動越來越多的限制和封城措施「正在嚴重打擊服務業,尤其是涉及人員密切接觸的行業,例如零售貿易,休閑和餐飲,娛樂和交通服務」。這些行業占這些國家就業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隨著這些行業的企業失去收入,失業人數可能會急劇增加。

              報告稱,富裕的發達國家當前採取的經濟限制措施的副作用,將很快蔓延至發展中國家,後者將看到貿易和投資減少。

              報告指出,經濟影響的嚴重性——「適度或深度衰退」——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經濟體限制人口流動和經濟活動措施的持續時間,以及財政應對措施的規模和效果。

              報導介紹,聯合國主管經濟與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劉振民說:「需要採取緊急和大胆的政策措施,不僅是為了遏制疫情,挽救生命,而且是為了保護我們社會最弱勢的群體免遭經濟崩潰影響,維持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報告指出,財政刺激計劃應該優先考慮衛生支出,以遏制病毒傳播,並且應該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家庭提供收入支持。

              但前景依然慘淡。

              報告稱:「歐盟和美國的消費者開支急劇下跌,將導致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消費品減少。」

              3月3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乘客佩戴口罩乘坐地鐵。新華社發

              (2020-04-03 10:26:00)

              【延伸閱讀】港媒稱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醫療基建股票受追捧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 港媒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持續惡化的背景下,全球基金經理加大了對中國醫療衛生和基建類股票的投資力度。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29日報導,據中信證券稱,3月這些資金流入了包括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葯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在內的企業。此外,在導致全球股市跌入熊市的拋售潮中,機械和水泥製造商也獲得了青睞。

              上述投資選擇表明,在全球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的背景下,投資經理為尋找業績好的股票紛紛調整投資組合。業界期待中國在公路、橋樑和無線網路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以支撐經濟增長。

              廣發證券一位駐上海分析師說:「從長期看,公共衛生系統的軟硬體建設將加速。公眾的公共衛生意識也日益加強。」

              報導稱,中國規模最大的醫療設備製造商深圳邁瑞公司旗下的產品包括呼吸機。該公司網站顯示,其股票3月上漲了7.2%,過去一年已漲了一倍多。

              據媒體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病例大幅飆升,世界各國在呼吸機供應上紛紛告急。總部設在上海的葯明康德公司的業務是向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科研和製造設備,旨在推動醫療突破和疾病治愈。

              數據顯示,除醫療衛生類股票外,3月份交易活躍的股票還有中國第一大工程機械生產商三一重工以及水泥製造商安徽海螺集團的股票。

                    資料圖片:3月17日,中國上海陸家嘴金融區,佩戴口罩的行人在乘坐自動扶梯,身旁的電子板顯示著股票信息。(路透社)

              (2020-03-30 13:43:37)

              上一則:能化品領漲期市:苯乙烯漲逾6% 原油漲逾2% 鐵礦石漲近2%
              下一則:泰格醫藥大漲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