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騰訊理財通用戶數破2億 轉型服務平台先「戰疫」

                        北京新浪網 (2020-03-25 11:45)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騰訊理財通用戶數破2億 轉型服務平台先「戰疫」

                        在騰訊的業務版圖中,金融業務正逐漸走到聚光燈下。根據最新財報,騰訊2019年實現營收3772.89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為1014億元,同比增長39%。

                        從總營收佔比來看,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為27%,已經接近於遊戲業務的30%佔比,成為騰訊第二大營收來源;而從增速來看,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更是遠超騰訊其他業務,成為整個集團的新增長引擎。

                        騰訊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以支付、理財為代表的的金融業務,二是以雲服務為代表的的企業級業務。

                        這裏面,雲服務是騰訊去年的重要發力點,2019年的營收突破170億元,而金融業務,則是騰訊一直默默耕耘的戰略級業務,也是最有望成為騰訊下一個年營收破千億的業務。

                        財報顯示,在金融科技方面,騰訊一直致力於推動支付創新,增加支付使用場景,擴大理財產品組合。其中,騰訊的支付業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場景中,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而理財業務上,騰訊理財通去年的資產保有量同比增長超過50%,客戶數目也同比增長超過一倍。

                        按照2018年的數據計算,騰訊理財通目前的資金保有量將突破萬億,用戶數則突破2億。這也是騰訊理財通上線六年後,交出的一份靚麗成績單。

                        近日,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財富管理負責人閆敏表示,經過六年的發展,理財通已經開始從交易型平台向為用戶提供多重量身定做的服務型平台轉化。

                        拿下投顧試點牌照轉型服務平台

                        閆敏指出,騰訊理財通未來將主要聚焦兩個方向,一是投資者教育和成長,二是資產配置和投顧服務。

                        在投資者教育和成長方面,騰訊理財通將提供包括理財專業知識庫、熱點專題、精選理財課,以及視頻、音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在內的投教內容,幫助用戶建立穩健、長期的投資理念。

                        在資產配置和投顧服務方面,理財通將為用戶篩選優質基金產品進行資產配置,併為用戶提供組合監控、動態調整等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通旗下的基金銷售公司騰訊騰安在去年12月獲得了「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目前,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中只有騰訊騰安、螞蟻基金和珠海盈米基金,拿到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

                        一位基金行業從業者告訴記者,投顧業務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試點,將對現有的基金銷售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由賣方投顧模式轉向買方投顧模式。「傳統的賣方投顧,基金銷售以賺取傭金提成為主,而買方投顧基於客戶資產規模收費,將試點機構利益與客戶利益綁定,將實現真正以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

                        他還補充,雖然國內的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是從去年底正式啟動,但在國外,買方投顧模式早已成了主流,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而回到理財通的轉型方向來看,「將為用戶篩選優質基金產品進行資產配置」倒是和過去的運營策略一脈相承。此前,閆敏曾表示,理財通的運營沒有採取像大賣場一樣的「基金超市」模式,而是做成了一個「精品店」,通過引入行業專家,為用戶分篩整個市場上最好的合作機構和這些合作機構手裡最好的資產。

                        談及產品篩選機制時,他還進一步解釋,在資產引入和評估過程中,理財通不但嚴格篩選管理人和基金,獨立的風控團隊還要出具風險複核意見,再經過內部會議決策,該金融產品才可能上線。

                        市場需求爆發 理財通戰「疫」

                        對理財通而言,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其在轉型服務型平台過程中的一次「練手」。

                        疫情期間,理財通聯合多個機構發佈了《基民投資理財行為大調研》,調研顯示,有59%的基金投資者在疫情期間增加了投資理財的操作次數,有32.26%和平時的操作次數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減少投資理財操作次數的僅為8.84%。

                        調研還表明,股票及混合基金是最受國內基金投資者關注的產品類型,有67.76%的基民在疫情期間申購了股票及混合型基金,遠超其他類型的理財產品。而主題基金類型方面,科技類、醫療健康類以及5G類最受投資者們看好。

                        一位來自北京的理財通用戶告訴記者,這次疫情已經刷新了他的消費認知,並意識到合理理財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合理規劃,很可能會倒在將來的某一次意外中,就像上個月,自己在家中憋了一個多月,已隱隱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經濟狀態擔憂。」

                        「疫情之下,專業機構的服務顯得更有價值。」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在採訪中透露,「根據用戶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需求,關鍵是做好用戶適當性的管理。」

                        他解釋說,「基於理財產品、大數據、宏觀基本面、行情等專業分析,以及與基金經理調研,長期跟蹤理財產品的表現,從中精選出波動率低、回撤低、長期回報好、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幫用戶做好資產配置。

                        一位理財通的員工在採訪中也表示,「理財通平颱風格一直是穩健的,遇到新冠這樣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更會謹慎。舉個例子,近期平台推薦的權益類基金,多以封閉式基金為主,避免用戶追漲殺跌,以長線投資獲取更好的收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調研還證明,國內的基金投資者會比平時更加關注理財投資方面的資訊。受訪者中,有68%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理財投資相關資訊內容。

                        在面對「投教」這個問題上,理財通針對不同人群的理財問題,提供了針對性的解答。例如針對中小企業老闆的現金流緊張難題,理財通的專家建議,測算和規劃現金流,避免參與不確定性較高的投資,如果企業現金流是雙周結或月結,可以選擇隨時申贖的非定開債,來兼顧收益和流動性需求。

                        前述理財通員工還補充,除此之外,理財通也加強了平台上的解讀類內容資訊,讓用戶能夠了解疫情期間的市場趨勢走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的相關信息。

                        劉明軍建議,近期的行情波動,希望用戶能加深對產品風險的了解,以及清楚自身對於投資期限、資產流動性等安排,對產品、市場和自身需求的認知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承受風險,更加有助於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下一則:美國病毒獵手利普金感染新冠:1月底專程訪華和鍾南山會談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