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綜合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華人新聞 > 北京新浪網

              塞外張家口:「古道+」模式帶動區域旅遊發展

              北京新浪網 (2020-01-02 11:25)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塞外張家口:「古道+」模式帶動區域旅遊發展

                新華社石家莊1月2日電(記者白明山)為實現全域旅遊,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依託古商道張庫大道,在大境門、張家口堡整體保護開發基礎上,利用古商道沿線文化旅遊資源,形成鄉村休閑旅遊帶,實現「古道+」模式。

                橋西區是張家口主城區,歷史遺迹豐富,轄區有被譽為張家口市區「原點」和「根」的張家口堡,張家口地標性建築大境門。張庫大道是起始大境門,通往蒙古國烏蘭巴托(當時叫庫倫)的貿易運銷路線,盛於清代,衰於民國,有「北方絲綢之路」美譽。

                為使古道文化活起來,當地推進景區景點、張庫大道沿線道路交通和旅遊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全區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

                橋西區副區長戴文忠說,近年來檀邑溪谷文化觀光園、張庫大道歷史博物館、清河影視基地等項目相繼運營,與原有的「萬里長城第一門」大境門、「明清建築博物館」張家口堡等旅遊資源形成互補,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檀邑溪谷是張庫大道上的重要節點,因來往的駝隊在檀邑溪谷要取水、洗皮、休憩,有「張庫大道第一驛站」之稱,利用當地原生態風蝕地貌及閑置的荒山,當地投資開發了文化養生旅遊休閑項目,同時輻射周邊鄉村,拉動村民就業和增收。

                張家口市橋西區文化旅遊顧問劉振瑛說,通過古道文化資源轉變為旅遊資源,讓張庫大道文化活起來,從書本、歷史中走出來,實現景區外觀和文化內涵的有機統一。

              上一則:塞外張家口:「古道+」模式帶動區域旅遊發展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