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新浪新聞中心
  • 首頁
  • 即時
    • 政治
    • 社會
      • 娛樂
      • 國際
      • 兩岸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體育
            • 財經
              • 氣象
              • 熱門
              • 回顧2020
              • 最新雜誌
              科技新聞 > 北京新浪網

              文化經濟如何數字化轉型?

              北京新浪網 (2019-12-15 07:33)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原標題:文化經濟如何數字化轉型? 來源:經濟日報

                大數據將原先冰冷的文化消費數據,轉變為對有溫度的文化消費者興趣、愛好乃至情感的測量。

                近日參加了「2019首都文化產業投融資峰會暨北京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年會」,聽到不少與會者關於文化經濟數字化轉型的觀點。不由想:當前,數字技術的大發展、數字經濟的整體勃興以及文化數字化的全面展開,讓文化經濟數字化轉型成為亟需破題的問題。轉型過程的關鍵是什麼?相關技術如何影響文化供需?通過採訪相關人士,我們希望構建出一個清晰的「結構圖」來。

                崇尚更高效更智能

                影響文化經濟的數字化技術中心,區塊鏈首當其衝。它將如何改變當代文化生產和消費?記者了解到,區塊鏈技術的全程留痕、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等特點,將從根本上改變電視收視率、網路點擊量、電影票房等造假的問題,為文化經濟的生產、消費以及再生產提供可以充分信賴的科學依據。

                「當區塊鏈運用到不同文化場景時,將給交易各方帶來幾點影響: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去中介化;二是提高交易效率,實現交易結算實時化;三是實現交易流程自動化;四是去中心化存儲。」北京英田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英田表示,以影視行業為例,過去,編劇、劇本、版權、投資、攝製、導演、演員、影視作品成品等各環節之間清晰度不夠。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影視融資流程變得更加合理化,融資交易提速;同時業務流程同步化,大幅節約了成本,同時也使得版權保護更有效。

                進一步而言,區塊鏈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文化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讓文化生產整合更多資源,變得更高效、更智能。例如,柬埔寨區塊鏈行業發展協會成立的全球影視鏈(GFC),是一個與影視結合的區塊鏈項目。其基於區塊鏈數字資產基礎的流通性應用鏈,可以整合全球資源,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全球影視產業鏈條智能合作。用戶可以在全球影視鏈中交易存儲數字資產、交易與投資,處理銀行業務、進行投資、辦理金融、進行影視生產交易、版權成本保護、影視合作共贏等,有效解決傳統資本市場門檻高、投資風險大、大型影視公司市場資源壟斷、中小型影視企業渠道少、資本匱乏、原創人員缺乏作品輸出平台,導致好的內容頻頻流失等問題。

              追求科學化個性化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當代文化生產和消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青亦認為,未來的文化生產將是個性化、定製化和智能化的。「僅大數據一項,就可以起到動態調整播出、精確制導推廣、把握收視習慣、探索節目偏好、增強廣告效度以及電視用戶畫像等關鍵性作用。」

                大數據將原先冰冷的文化消費數據,轉變為對有溫度的文化消費者興趣、愛好乃至情感的測量。在王青亦眼中,大數據還將以往單一的結構化數據轉變為復合的社交媒體數據、移動端數據、互聯網點擊數據以及線上線下購物數據的非結構性數據,將文化消費與居民其他消費有機結合起來。

                比如,網路視頻生產越來越大數據化,觀眾在觀看視頻過程中的暫停、快進、回放、搜索和評論都會被詳細記錄,以掌握並預測用戶喜歡的明星、節目類型和戲劇衝突,優化節目創意和生產。「同時,將用戶收視數據和用戶購物數據結合成為點擊流數據,開創性監測用戶是如何由收看視頻到形成購買行為的全過程,了解用戶收視偏好和消費需求,預測並引導目標用戶消費動機。」王青亦說。

                姜英田以網路視頻中的足球節目為例,佐證了這一觀點。「舉例來說,在互聯網上,足球愛好者的標籤可能和足球有關。如世界杯、巴薩、梅西、C羅等聯賽、俱樂部和球員方面的關鍵詞,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關鍵詞,優先提供相應聯賽、球隊甚至是精確到球員的內容。這樣,人們可以通過提供自己感興趣的相關信息,獲取平台推送的相應內容,省去了更多搜索和查找的時間。」

                完美世界CEO蕭泓認為,人工智慧同樣改變了文化內容生產形式。他表示:「例如用人工智慧的大數據功能預測用戶喜好,可以幫助制定劇本修改方案、傳播的途徑,採購價格應該是多少,這可以極大地提高精品的產出率和影視投資的準確性。此外,人工智慧技術還可以模模擬人形象、聲音,在綜藝節目里代替主持人和用戶互動,等等。」

                「隨著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機器能夠模擬人的認知與功能,使批量實現對客戶的個性化和智能化服務成為可能,這將改變目前文化企業挖掘受眾需求的模式,生產更加符合廣大受眾的文化產品。」姜英田說。

                「數字技術的引入,將使文化供給成為需求前置的定量供給。大數據等技術全面應用將使文化生產高度科學化;精神產品供給將越來越趨近於物質產品供給。」王青亦說。

              關注「雙刃劍」效應

                對於文化經濟數字化轉型供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該如何優化、延續以及改進和消除呢?

                姜英田認為,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並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大數據是基礎資源,人工智慧依託於大數據和雲計算,推動影視文化發展走向智能化時代;區塊鏈為基礎架構和交易機制變革創造了條件,其實現離不開數據資源和計算分析。只有不斷豐富數據,精確計算,提升技術成熟度,這些新興技術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而從另一層面來講,推送和獲取的精準性也像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讓受眾獲取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屏蔽其他內容,這使得受眾接觸範圍更加狹窄,局限性較大,並不利於文化有效傳播,可能導致文化企業迎合受眾集中生產,甚至導致某種文化將面臨消失的情況。

                因此,需要技術上不斷完善,在產業層面推出多種多樣的新技術應用平台,比如區塊鏈融資平台、區塊鏈版權技術平台等,推動新技術應用。「還需要多方協作,採取開放協作態度,加大產業合作,實現資源整合共享。」蕭泓說。

                「當前,建立在高技術上的文化經濟,可能帶來文化創作標準化、虛假文化需求的製造和生產、大眾文化對高雅文化的遮蔽以及對人們自由和隱私的侵犯,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我們應該適時地通過文化立法、政策引導和審美教育的方式使文化經濟的發展多元、豐富而繁榮。」王青亦認為,未來應解決數字時代網路生產的版權爭議,通過數字資產化和資產數字化,實現單點融資到全鏈條融資的跨越,解決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也可以通過新的技術產業協會,制定相關標準甚至立法,對一些細節進行規範,促進新技術對整個文化產業的正面推動作用。」蕭泓說。

                梁劍簫

              上一則:5G手機熱潮,但我一點不著急換,勸你也是
              北美新浪網 | 北京新浪網 | 香港新浪網 | SINA.com | SINA English
              意見信箱 | 關於新浪 | 新浪新聞室 | 隱私權政策 | 聲明啟事
              Copyright © 1996-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By clicking agree you consent to all cookie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okie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