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讀書|美國外交政策需要悲劇意識
北京新浪網 (2019-08-18 00:26)
原標題:參考讀書|美國外交政策需要悲劇意識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 美媒稱,悲劇意識對美國外交政策至關重要。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10日報導,悲劇意識是全球政治中的一個古老的概念。但是其經常被誤解或濫用。悲劇意識與悲觀主義不是一回事。了解悲劇並不意味著相信一切註定將失敗因此什麼都不值得嘗試。
然而,悲劇也並非某種可以超越的東西。因此,認為世界上的危險能夠全部克服同樣危險。
正如歐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庫羅斯的著作中生動地描述的那樣,悲劇可以既具有教育意義,又具有啟發性。
亞里士多德認為,了解悲劇,需要領悟的「不是已經發生的事,而是某種可能會發生的事」。
在雅典人看來,這些戲劇教給人們的是過去的錯誤和錯失的機會。
古人的教訓不僅赫然顯現於歐洲政治家的面前,而且赫然顯現於美國政治家的面前。正如艾森豪威爾最重要的導師喬治·馬歇爾在上世紀40年代末所說:「我嚴重懷疑,如果一個人沒有在他腦海中回顧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和雅典的滅亡,他能否以充分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思考當今的基本國際問題。」
在哈爾·布蘭茲和查爾斯·埃德爾富有洞察力的新書《悲劇的教訓:治國之道和世界秩序》中,這兩位外交歷史學家開宗明義指出,銘記過去並不等於「勸誡放棄或宿命論,而是對智慧和行動的呼籲」。藉助於展示痛苦和失意,希臘悲劇旨在「激發意識和建設性行動」。

《悲劇的教訓:治國之道和世界秩序》一書封面(資料圖片)
通過追溯公元前5世紀至今的國際政治悲劇,布蘭茲和埃德爾將2500年的歷史壓縮至不到200頁,展示了了解悲劇——以及對其的主動思考——對於建立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到二戰後時期的國際秩序是多麼重要。
與此同時,他們詳細闡述了一個根本性諷刺:悲劇看起來越遙遠,人們就越容易重蹈覆轍。
他們指出,就在你認為悲劇不可能發生時,其會變得愈可能發生。這讓我們想到了當前的危機。
布蘭茲和埃德爾擔憂美國在當今世界中的角色。他們描述了美國在冷戰初期是如何建立了將「霸權和野心與關懷他國的投入和利益」相結合的自由國際秩序。這一秩序不是某種自然法則的結果或全能上帝的行為;而是從悲劇中學習過的領導者決策和公眾對悲劇了解的共同結果,旨在防止過去30年全球衝突帶來的毀滅性局面。
布蘭茲和埃德爾說:「通過培養一種悲劇意識,美國決策者取得了與悲劇性正相反的結果。」
報導稱,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過去,建立悲劇意識,那麼我們不僅可以避免最糟情況的發生,而且實際上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
儘管布蘭茲和埃德爾筆下的當前世界格局非常可怕,但是他們認為,一切還為時不晚。
雖然今天這一代人確然沒有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或大蕭條那樣的大災難,也沒有經歷過內戰的大屠殺或革命時代的大混亂,甚至沒有經歷過越戰和「水門事件」時期的政治動蕩和社會動蕩,但不乏關於悲劇存在的提醒。
美國想要在一個充滿這些無情挑戰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應當以悲劇意識來衡量其領導者。
正如艾森豪威爾近60年前在其告別演說中所建議的,他們需要謙遜,不要想當然。他們需要有將雄心與克制相結合的信心。他們必須敏銳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正如悲劇性思維的守護神賴因霍爾德·尼布爾曾經說過的,所有偉大的國家都「陷入了一張歷史的羅網之中,在其中,除了它們自己的慾望、希望、意願和抱負,還有其他許多的慾望、希望、意願和抱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