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單飛」 新交易所不玩票
北京新浪網 (2019-05-13 03:34)

原標題:矽谷「單飛」 新交易所不玩票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陶鳳 楊月涵
在被「短期盈利」的魔咒束縛多年之後,矽谷的科技公司們終於迎來了「反殺」的機會——美國監管部門已經為「長期證券交易所(LTSE)」的成立打開了一扇門。這個始於矽谷的交易所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華爾街的不滿,強調「長期」的名字更是充斥著對後者的怨念。季報和年報輪番出現,業績變臉、不及預期的標籤也總是被打在科技公司的身上,新的競爭者是對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的反擊,又何嘗不是對美國IPO模式的警告。

矽谷的反擊
如果Uber還能沉得住氣再晚點上市,面臨的壓力或許能夠小很多。據CNBC 11日的報導稱,當地時間周五,美國監管部門接受了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設立新證券交易所的申請。如果一切順利,這家新交易所將成為矽谷的「後花園」,不僅將在矽谷安家,其治理和投票權等也將與傳統交易所有所不同。
「對於這裏的人來說,這聽起來真是太好了……今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聲明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對於這項決定,LTSE的CEO Eric Ries的喜悅溢於言表。而這距離他第一次提出該交易所的想法,已經過去了八年之久。
LTSE堪稱為矽谷量身定製的交易所。Ries在一份聲明中稱,他們正在建立的是能夠給予那些選擇長期創新、投資給員工以及專注長期發展的公司以獎勵的市場。而在LTSE官網,他們的使命明晃晃地掛在頁面上:讓21世紀的公司蓬勃發展。外界分析稱,這將給予高成長的科技公司更多的上市選擇。
據了解,Eric Ries是矽谷的網紅作家,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暢銷書《精益創業》的作者。而在《精益創業》的總結部分,他便提出了這個當時被認為頗為大胆的觀點,即應該在矽谷建立一種只能進行長線投資股票的證券交易所。按照Ries的想法,在這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可以集中精力做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的決策,不用擔心因為財報業績不理想而被投資人拋售股票。但當時,更多的人認為這種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
盈利之痛
科技公司被短期盈利的目標「綁架」了太久。Ries引用了一份Third Way智庫在2017年發表的報告,其中提到,科技公司上市后的五年,其專利申請數量會下降40%,原因正是上市后這些公司不得不想方設法滿足分析師的短期盈利預期。
金錢才是華爾街的信仰。此前知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Margit Wennmachers就提到,唯一重要的事情是你對華爾街講了什麼,以及你做出了什麼東西。他們不關心虛擬現實、自動駕駛,也不關心你的長期策略是什麼。
企業花費大量的資金為未來鋪路,但財報只會告訴你過去的情況。數字不帶感情,可看財報的投資者就不一定了,尤其是在投資者面對代表過去的精準的數字和看起來虛無縹緲需要賭上一把的企業的解釋面前,該如何做決定的時候。
當華爾街甩來一份「不及預期」的報告,普遍下跌的股價就是對科技公司最好的「懲罰」,彷彿滅霸的一個響指,隨機消滅科技公司幾億乃至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市值。不幸的是,大多數科技公司投資的都是未來,燒錢幾乎無一例外。例如上周五剛剛上市的Uber已經虧損了十年之久,而Uber的CEO還預計,2019年虧損將達到頂峰,盈利依舊遙遙無期。並不意外,迎接Uber的註定是上市首日破發。
投資人的短視限制了科技公司的發展,「股神」巴菲特也看不下去了。在本月初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開場白就是要看公司的營業利潤,而不要盯著短期資本損益。而在去年6月,巴菲特就與華爾街大佬、摩根大通總裁戴蒙「結盟」,共同呼籲上市公司停止繼續發佈「毫無意義」的季度盈利展望報告。
IPO危機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不僅僅是巴菲特和戴蒙。就在他們發聲后的兩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便在推特上稱,正在研究是否能夠將美國的季度財報制度取消,而用半年報來替代。按照特朗普的說法,這將推動公司業務發展,從而幫助創造就業機會。
華爾街和矽谷是一對宿敵。以季報為例,據了解,它是大蕭條時代下的產物,SEC為了保證監管強迫公司季度披露信息。如今,華爾街代表著的正是那個時代舊規則和舊勢力的延續,而在晚了幾十年的發源於矽谷的創業公司而言,這些全都變成了束縛。
「每個人都被勸過,千萬別上市」、「現在最常見的傳統思維就是,上市意味著創新能力的止步」,此前,Ries曾公開發表過這樣的結論。去年1月,《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提到,九六年,在美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超過7400家,但如今上市公司的數量卻減少了過半。
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分析稱,美國接受這家新交易所的申請,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美股企業在未來特定的大環境下積極向上發展,為它們營造一個積極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就是給目前類似於Uber這種暫時虧損的企業一個緩衝的機會,保障整體的運營環境。但這種做法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監管就是一大方面。前期政策放鬆肯定會進去很多企業,後期隨著企業的發展,機構內部也一定要有監控的數據模型,觀察對方的發展趨勢、能夠攪動多大的市場勢能,給出相應的投資意見。
與此同時,楊世界也為這家新交易所的問世提供了另一種思路的解讀。他認為,美國的開閘主要針對的可能是中國科創板的玩法。兩國正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布局方面進行激烈的角逐,中國在5G、知識產權儲備及基站部署等方面領先,在AI、物聯網等方面爆發勢能對美國經濟會形成比較大的打擊。雖然中國的市場模式沒有那麼自由,但相較而言,卻能走得更穩,完全自由的環境也讓其容易走岔路。
其他財經新聞

編輯首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