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通忽悠套路:"加入就是漲停、鎖倉保底收益"
北京新浪網 (2019-05-13 00:00)

來源:券商中國
「你還在等什麼,加入就是漲停」,這樣的宣傳話術似乎不應該出現於正規證券投資諮詢機構。而以刪微信的方式並稱內存不足的方式逃避監管,則更令人啼笑皆非。
5月9日,北京證監局網站消息顯示,對「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向投資人承諾收益、傳播虛假或誤導投資者信息的行為,責令改正,並處以30萬元罰款;對其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行為,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

公司忽悠有套路,甩鍋稱員工個人行為
「一日游,收益穩穩地,一天三五點一個月60%-150%不是夢」
「最後三天時間,鎖倉保底收益60%+1(預計翻倍)」
「投票的客戶下周早盤股票直接通過微信發給您,會有漲停股票哦」
……
諸如此類的營銷話術,大多發生在網路薦股騙局或騷擾推銷電話當中。很難想像,一家正規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工作人員會以此作為營銷手段向投資者進行推介。
「上海證券通」官網顯示,「上海證券通」投資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5月3日,是首批經過中國證監會認證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資格證號ZX0112),也是國內成立最早的專業證券信息服務商之一。公司系中國證監會核准的證券投資諮詢專業機構,依法開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
根據行政處罰意見書,北京證監局查明,「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存在向投資人承諾收益、傳播虛假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的行為。開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時,該公司多名員工使用工作手機,通過微信聊天、朋友圈、群發助手等方式,向投資人承諾收益,發送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除上述列舉的內容外,還包括「預期60%,肯定沒問題」、「搶到就是60%以上的收益」、「一天一個板不是吹出來的」等引人眼球的忽悠話術。
對此,「上海證券通」表示,該行為系「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員工個人行為。北京證監局則指出,由於公司為員工統一配備工作手機並統一申請微信號碼,而且規定員工上班時間不能使用私人手機,不能將工作手機帶離公司,本案相關信息系「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員工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發送。且相關信息中的營銷話術內容高度相似,模式高度統一,組織行為特徵明顯。因此,對其申辯理由未予認可。
對「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向投資人承諾收益、傳播虛假或誤導投資者信息的行為,北京證監局其責令改正,並處以30萬元罰款。
《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九條:
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機構及其投資諮詢人員,應當以行業公認的謹慎、誠實和勤勉盡責的態度,為投資人或者客戶提供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服務。
第二十四條: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機構及其投資諮詢人員,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代理投資人從事證券、期貨買賣;
(二)向投資人承諾證券、期貨投資收益;
(三)與投資人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
(四)為自己買賣股票及具有股票性質、功能的證券以及期貨;
(五)利用諮詢服務與他人合謀操縱市場或者進行內幕交易;
(六)法律、法規、規章所禁止的其他證券、期貨欺詐行為。
檢查前速刪微信記錄,稱手機內存不足
與承諾收益相比,對現場文件資料進行損毀的後果或許更為嚴重。意見書顯示,2017年9月18日,北京證監局向「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下發了現場檢查通知,明確檢查範圍為2015年1月1日至現場檢查日期間相關業務資料。次日,在進行現場檢查時,北京證監局現場抽查了54名員工的工作手機,但其中30部手機此前的微信溝通記錄已被刪除。
該30部手機共有微信客戶聯繫人4000餘名,檢查當日還存在活躍的信息往來。經查,微信是「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進行營銷推廣與諮詢服務的主要渠道。因此,北京證監局認為,該公司存在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的情況。
對此,「上海證券通」申辯稱,刪除微信記錄系因手機內存不足,部分員工利用公司對微信推廣監管存在的漏洞而做出的個人行為,公司不存在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的故意。公司對員工微信聊天記錄管理不當,其性質應屬於「未按照有關規定保存有關文件和資料」,而非「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
同樣地,該申辯意見也未能得到監管的認可。北京證監局稱,「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刪除30部手機2017年9月18日前的微信溝通記錄,其行為與下發檢查通知及現場檢查的時間高度重合;該30部手機中共有微信客戶聯繫人4000餘名,檢查當日還存在活躍的信息往來;該30部手機占抽查手機數量的比例高達55.6%。以上情形具有組織行為特徵。
結合「上海證券通」北京分公司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其具有刪除信息逃避監管的主觀動機。對其損毀文件資料的行為,北京證監局給予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
《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保存有關文件和資料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隱匿、偽造、篡改或者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的,給予警告,並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再違規,遭遇上海、湖北、安徽多地罰單
近年來,「上海證券通」數次被多地證監局予以行政監管措施,可算是「屢教不改」。
今年2月22日,因其在開展證券投資顧問業務過程中未保存部分產品的營銷留痕材料,上海證監局對其採取責令改正及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措施的決定。

在2018年,湖北、安徽兩地證監局分別對「上海證券通」當地分公司採取責令暫停新增客戶措施的決定。其中,湖北分公司的違規行為為「分公司信息公示內容不完整;未對部分客戶進行風險揭示;未完整保存所有的營銷留痕記錄」,合肥分公司則為「部分從業人員未取得證券從業資格、在營銷過程中存在虛假、不實、誤導性宣傳。」
2017年底,上海證監局同樣要求「上海證券通」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彼時,「上海證券通」的違規行為包括:未有效落實業務環節留痕管理的要求;營銷過程存在暗示保證收益情形;投資顧問提供的投資建議依據不足;個別無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的營銷人員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建議。
從上述違規可以看出,「上海證券通」及其各地子公司主要存在的問題在於承諾投資收益、虛假誤導宣傳、營銷記錄不完整、從業人員未獲資質等,而這也是近年來各家受罰證券諮詢機構的「通病」。
此外,另有數名個人投資者因對「上海證券通」提供的投資建議服務不滿而提起訴訟。不過,涉及案件因存在管轄權異議,目前尚未披露後續結果。

監管在路上,2018年58家機構被監管
券商中國記者查詢證監會網站公佈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名錄(2019年3月)發現,目前獲得牌照的正規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共有84家,其中北京和上海轄區有17家,深圳轄區有10家。

而從監管情況來看,以北京證監局為例,其今年以來已對北京中資北方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北京中方信富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陝西巨豐投資資訊北京分公司、大連華訊北京分公司等7家證券投資諮詢公司及分公司進行行政監管,分別採取責令改正、警示函、暫停新增客戶等措施。其中,大連華訊北分也被處以25萬元的罰款。
長期以來,監管部門對於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今年年初,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2018年全年,證監會對58家諮詢機構或其分支機構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其中對35家採取責令暫停新增客戶的行政監管措施。對依法應予以行政處罰的,已實施行政處罰或啟動立案稽查程序。
證監會指出,諮詢機構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客觀、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不得對服務能力和過往業績進行虛假、不實、誇大、誤導性的營銷宣傳;不得承諾投資收益;不得與投資者約定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諮詢機構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從業資格。

其他財經新聞

編輯首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