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台北公開賽創辦於1980年,前身為台北國際羽球名人賽。中國隊僅派隊參加過5次比賽。可以說,在2013年以前,中國隊與中華台北羽球的互動並不頻繁。2008年12月以前,兩岸甚至沒有直航航班,所以大陸對中華台北羽毛球運動的發展並不太了解。不過,從2013年亞洲錦標賽后,中國隊每年都派出主力參加台北公開賽,雙方的交流也日漸密切起來。尤其最近兩年,戴資穎、周天成等也成了大陸羽毛球愛好者耳熟能詳的明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交流,記者也有幸赴台北採訪了中華台北羽協秘書長蔡鴻鵬,請他幫我們揭開了台灣羽球的神秘面紗。
歷史與現狀
中華台北羽協成立於1956年。1981年,中華台北與國際奧委會(IOC)簽訂奧委會模式,參加任何形式的國際賽事,都得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出賽。1981年初,台灣以「中華台北羽毛球協會」的名義加入國際羽聯IBF(現BWF的前身)后,積极參加國際羽聯組織的比賽,以圖提高競技水平。
台灣的業餘羽毛球運動十分普及,已經舉辦了44屆的「清晨杯」羽毛球賽現在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業餘賽事,從第40屆開始,比賽得到了世界羽聯的認證。「清晨杯」分為專業組和業餘組,當中再細分為男女單打、混雙、夫妻、親子以及祖孫等組別。說是比賽,更像是一場大型聯歡會。台灣的美景、美食、美容及美好的傳統文化也吸引了各國的愛好者,甚至是退役的奧運會冠軍、世界冠軍也專門飛去台灣,參加該項比賽。今年的比賽在台北小巨蛋舉行,來台灣參加「清晨杯」的前世界冠軍龔睿那說:「以前代表國家隊參賽是為國爭光,現在打球更多是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這項比賽的創辦人吳文達先生在2011年獲得BWF終身成就獎,並於去年12月被中華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授予「羽毛球之父」的稱號。
中華台北隊曾在2006年奪得尤伯杯第三名。在去年的仁川亞運會男團四分之一決賽中,中華台北隊擊敗老牌勁旅印尼隊,首次摘得亞運會獎牌。目前,隊中最具代表的選手當屬女單名將戴資穎。她在去年拿下超級系列賽總決賽、香港超級賽女單冠軍以及亞運會女單季軍。男單選手周天成去年奪得法國超級賽和德國黃金賽冠軍,更在今年的台北公開賽上擊敗了兩屆奧運會冠軍林丹,殺入決賽。男雙好手李勝木/蔡佳欣一直穩居世界前10,同樣實力不俗。過往,中華台北的女雙組合程文欣/簡毓瑾有「黃金女雙」之稱,曾一度世界排名第一。女單選手鄭韶婕也曾在2011年倫敦世錦賽上奪得女單亞軍,創造了中華台北隊的歷史最佳戰績(陳鋒曾獲得1999年世錦賽男單銀牌,不過他是來自印尼的歸化球員)。2010年廣州亞運會,陳宏麟/程文欣在混雙比賽中奪下一枚銅牌。
據中華台北的《中國時報》報導,羽毛球運動傳入台灣將近60年,最早只是印尼、馬來西亞僑生之間的休閑活動,但由於規則簡單,對場地要求不高,逐漸在民間普及。早期代表台灣對外參賽的選手,幾乎為僑生或華僑身份,本土選手約只佔20%。例如第一代選手為施錦標(菲律賓)、梁慶玉(越南)、盧文輝(印尼)等。第二代有林瓊治(曾擔任「中華台北羽協」秘書長、馬來西亞)、黃良思(馬來西亞)、黃遠麟(印尼)等。在1966年第五屆曼谷亞運會上,林瓊治曾幫助球隊拿下男子單打銅牌。第三代為林宗貴(印尼)、吳清雄、倪清福(馬來西亞)等。
藝人張晨光的祖父張禎可說是「台灣羽毛球之父」,他在西螺初中任教時培育出無數好手,著名教練程峻彥即受教於張楨。早期的西螺初中堪稱羽毛球選手搖籃,「西螺幫」稱霸島內羽壇15年後,1989年起逐漸式微。北部成淵初中成為新興霸主,靈魂人物則是游阿萬,如女單好手鄭韶婕、「黃金女雙」程文欣、世青賽男雙亞軍黃世忠、合作金庫教練李維仁等,都是游阿萬的得意門生。
目前,中華台北羽球進入四大球團分庭抗禮的時代。成立最早的是土地銀行與台灣電力,緊接著是合作金庫,亞柏是近幾年才成立的。四個球團囊括了所有高手,比如,周天成、戴資穎、李勝木與蔡佳欣是合庫的代表性人物;陳宏麟、王齊麒、王子維、許仁豪則是土地銀行的主力戰將。
體制與目標
走出台北捷運南京復興站,沿著龍江路65巷步行7分鐘便是朱崙街20號。一座並不起眼的大樓里集中了中華台北各個運動協會的辦公室。中華台北羽協便位於這棟大樓的810室。這是一間不足100平方米的辦公室,員工也不足10人。
今年9月7日,記者在這裏採訪了羽協秘書長蔡鴻鵬先生。蔡先生和很多台灣人一樣,儒雅、彬彬有禮,而且口才很棒。他從2005年開始擔任中華台北羽協秘書長,對台灣近年來的羽毛球開展情況相當熟悉。我們進行了一次愉快的對話,了解到了中華台北的羽毛球訓練和比賽體制,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
《羽毛球》:大陸的人才選拔主要依靠舉國體制,日本是靠國家隊與企業的合作培養球員。能否介紹一下中華台北發掘和培養羽毛球人才的體制呢?
蔡鴻鵬(以下簡稱蔡):我們的羽毛球體制,比如最開始的小學階段,需要靠球員家長投入資金。到了國中(相當於大陸的初中)、高中階段,政府會逐漸增加投入的力度。一般選手大學畢業后,特別是一些職業球員會加入企業球隊,這樣球員退役后還可以在公司工作,生活也會比較有保障。
當然,也有特例,像戴資穎就是高中畢業后直接進入合作金庫銀行隊,不過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台灣與大陸不同的地方在於,除非你拿到奧運會冠軍,否則你必須為自己退役后的生活做好打算。
《羽毛球》:大陸主要依靠體校培養年輕選手,台灣有哪些有名的青少年羽毛球學校呢?費用是否都由選手自己承擔?
蔡:台灣現在比較好的羽毛球學校有台北的大同高中、新北能仁職業學校、台中的西苑高中、台南的新豐高中、桃園的治平高中以及高雄中學。2011年,台中、台南和新北市升為「直轄市」,相對來講,資源還是集中在台北、高雄、桃園等6個「直轄市」。對於比較好的學校,政府每年會給予50萬台幣的撥款,這筆錢並不包含人事的費用。球員到高中階段花的錢相對會比較少,好的學校會吸納一些優秀教練,通常在中學執教需要持用B級教練證書。
《羽毛球》:台灣有哪些大型的青少年比賽呢?比如小學、中學和高中的比賽。你們選拔青少年選手,除了比賽成績,還看重選手哪些方面的表現呢?
蔡:我們的國小、國中和高中有很多球隊,僅國中和高中就分別有70至80支球隊,國小的球隊就更多了。台灣比較有代表性的比賽有「國小杯」、「國中杯」和「高中杯」錦標賽,此外,還有中等學校運動會等團體賽。同時,我們每年還舉行世青賽、亞青賽選拔賽,在選拔賽中優勝的球員,有資格代表中華台北參加國際賽事。當然,如果有潛力的球員在一次比賽中表現不佳,我們也會綜合考慮,有特招的情況。
《羽毛球》:現在,台灣的青少年選手中有哪些值得矚目的新秀呢?
蔡:我們前段時間舉行了世青賽選拔賽,男單的陳俊維、女單的宋碩芸奪得冠軍,李佳馨和陳菀婷合作拿下了女雙冠軍,他們都是值得期待的球員。另外,這次比賽的男單亞軍呂家弘是今年亞青賽男單第三,也具備一定的實力。
《羽毛球》:台灣現在的羽毛球人口(包括職業和業餘選手)有多少呢?
蔡:台灣的人口有2300萬左右,據我們估計,羽毛球人口在200萬左右。羽毛球是一項很容易參與的運動,不僅在室內的球館,在露天、在公園裡拿一副球拍也可以打起來。
《羽毛球》:程文欣曾經說台灣是學歷社會,成為職業選手的人數比例大約佔羽毛球總人口的多少呢?
蔡:當然,這部分人非常少,每年進入到我們培訓隊的選手不過30多人。
《羽毛球》:在台灣,目前最重要的羽毛球職業比賽是什麼?中華台北隊是通過什麼標準挑選優秀選手的?
蔡:最重要的比賽是每年兩次的排名賽以及團體錦標賽。排名賽是個人比賽,於每年1至2月及7至8月擇期舉辦兩次,其中,甲組排名賽只能由具有協會甲組球員資格的選手報名參賽。第一次排名賽的成績是選拔該年度蘇迪曼杯、湯尤杯參賽選手的依據;第二次排名賽的成績則是遴選該年度年底參加國際賽培訓隊選手的依據。兩次排名賽的成績,亦將成為年終大獎賽的參賽依據。不過,我們也規定世界排名前25的選手可以不必參加排名賽,直接進入培訓隊,主要是為了降低球員受傷的風險。而團體錦標賽分為男團和女團,每場賽事由3單2雙構成,採用5戰3勝制,先贏3分者勝出。
與大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台灣稱為培訓隊,排名賽取得好成績的球員可以進入培訓隊。我們球員的目標主要是備戰奧運會和亞運會,我們的培訓隊中有20至24位選手,另外還有12位陪練。陪練選手如果在排名賽中打出好成績,也有機會進入培訓隊的選手名單。
《羽毛球》:中華台北隊的選手每個月的薪水是由羽協支付嗎?國際比賽的獎金是否都歸選手自己所有呢?
蔡:培訓隊的選手每個月可以拿到2萬台幣的營養費,球員所在公司還會發營養費。除此以外,國際比賽的獎金是百分之百歸球員所有。
《羽毛球》:中國隊目前除了林丹以外的選手都是由李寧公司讚助,但是中華台北的選手在參加個人比賽時候有不同的讚助商。為什麼中華台北隊沒有統一和一家公司簽約,而是讚助商單獨和球員合作呢?
蔡:對,我們的球員一直都是自己和羽毛球器材商談合同。但是、奧運會、亞運會和東亞運動會必須穿中華台北代表團指定讚助商的服裝。而湯尤杯、蘇迪曼杯、世錦賽、亞錦賽、世青賽和亞青賽等比賽則穿協會讚助商YONEX(台灣稱優乃克)的服裝。
《羽毛球》:中華台北羽協的辦事處設在台北,而你們的訓練基地則在高雄。這是出於怎麼樣的考慮呢?中國隊每年都會有封閉集訓,晚上休息的時候,球員的電腦不讓用,手機還會被沒收。當中華台北隊集訓時,你們會像中國隊這樣嚴格要求隊員嗎?比如戴資穎是高雄人,每天參加完集訓,她可以直接回家嗎?還是留在訓練基地呢?
蔡:這主要是歷史的原因,中華台北隊的訓練基地一直是在高雄。就像大陸的國家體育總局,這是一個綜合的訓練基地,不僅是羽毛球,還有乒乓球、籃球等其他球隊都集中在一起。球隊通常每周訓練6天,周日休息。集訓期間,哪怕像戴資穎家在高雄,也不能隨便回去。如果臨近奧運會、亞運會的時候,我們對球員的管理也會很嚴格,不允許隨便外出。
《羽毛球》:中華台北隊出國比賽,你們一般是選擇住酒店呢還是單獨租公寓呢?像奧運會這樣的大比賽,你們會帶自己的廚師、陪練和按摩師嗎?
蔡:出國比賽,我們通常都是入住官方指定的酒店。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為了讓球員得到更好的休息,我們曾為戴資穎單獨安排公寓。大型國際比賽時,我們會安排多名防護員同行。
《羽毛球》:現在,中國隊幾乎每年都會來參加中華台北公開賽以及亞錦賽、亞青賽等賽事。自從2008年12月開通直航后,兩岸的交流也變得更密切。您如何看待兩岸在羽毛球方面的交流呢?
蔡:確實,中國隊第一次參加台北公開賽是在1996年。之後,僅參加過1999年和2006年兩屆比賽。最近幾年,中國隊來台灣參加比賽的次數越來越多。比如2010年超級系列賽總決賽(2011年1月舉行)、2013年亞錦賽、2014年的亞青賽、台北公開賽,到今年的中華台北公開賽。中國隊是世界上最強的球隊,來參賽自然能增加我們的票房號召能力。中國隊過來,不僅能讓台灣的觀眾看到最高水平的比賽,同時我們的選手在家門口就能和高手過招,提高自身的水平。
《羽毛球》:今年的中華台北公開賽吸引了眾多世界排名前10的高手前來參賽。作為非超級系列賽,中華台北公開賽對於球員的吸引力在什麼地方呢?
蔡:台北位於東亞的中心位置,北京飛過來也就3個小時。離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國家也不遠,對於球員來說,差旅費的負擔比較輕。作為黃金大獎賽,台北公開賽有較高的世界排名積分和獎金。另外,台灣的夜市美食也是吸引球員來參加的一大原因。對於中國隊的選手來說,這邊沒有語言障礙。每次來比賽的同時,他們也喜歡品嘗台灣的海鮮。
《羽毛球》:每年的中華台北公開賽,在四分之一決賽前的比賽都是免費入場。其他地區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你們讓觀眾免費入場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蔡:預賽階段,本來看球的觀眾就比較少。對於我們的讚助商來講,更多的觀眾入場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回報。我們從周五開始的票價也很實惠,周五的門票全票為100台幣(約20元人民幣),周六和周日的票價為200台幣(約40元人民幣)。對於學生、65歲以上的老人、身心障礙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我們還有半票優惠。
《羽毛球》:今年10月,台灣還將舉辦一站世界羽聯大獎賽,除了為中華台北隊選手爭取奧運會積分創造機會外,當時為什麼決定承辦這項比賽呢?
蔡:羽毛球協會的現任理事長程俊琅先生將於2017年卸任,按照我們的規定,羽毛球協會的會長只能連任兩屆。程先生上任之後一直積極申辦各種國際比賽,最近這幾年,我們幾乎每年都會舉辦兩項國際比賽。比如2011年舉辦了超級系列賽總決賽、世青賽和台北公開賽;2013年舉辦了亞錦賽和台北公開賽;去年是亞青賽和台北公開賽;今年則申請舉辦一個大獎賽級別的公開賽;我們明年還準備申請承辦超級系列賽和亞錦賽。
這幾年,中華台北公開賽在台北小巨蛋順利舉行,世界羽聯對於我們的辦賽能力十分肯定。雖然有球員反應風向的問題,不過氣流、風向的問題在其他地方也都存在。
《羽毛球》:台灣羽毛球發展比較好的城市有哪些?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業餘比賽呢?
蔡:台灣羽毛球開展比較好的地方,主要還是集中在台北、台中、高雄等直轄市地區。業餘比賽中有代表性的比如「清晨杯」,每年都會吸引全世界的羽球愛好者前來參賽。今年的「清晨杯」,中國隊的前國手龔智超和龔睿那也有來參與。
《羽毛球》:羽毛球在台灣的運動項目中地位怎麼樣?比如和籃球、棒球等項目比較。
蔡:在台灣,棒球當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運動。之前,我們的跆拳道也曾經拿過奧運會冠軍。不過近年來,這些項目的成績有所下滑。羽毛球這幾年的人氣非常高,我們的球員也具備了衝擊奧運會獎牌的實力,我們的目標是把羽毛球發展成台灣的第二運動。
《羽毛球》:對於明年的里約奧運會,你們有哪些期待呢?
蔡:戴資穎去年在迪拜的總決賽上拿到了女單冠軍、周天成今年在台北公開賽上擊敗了林丹,男雙選手李勝木/蔡佳欣也是世界排名前10的組合。不過,奧運會高手如雲,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有好的表現,爭取優異的成績。
(來源:《羽毛球雜誌》 文/李海良)